影视资讯 烹百剧 | 《雍正王朝》的孤独与热闹
首页 影视资讯 综艺资讯 烹百剧 | 《雍正王朝》的孤独与热闹

烹百剧 | 《雍正王朝》的孤独与热闹

原标题:烹百剧 | 《雍正王朝》的孤独与热闹

2023年7月17日刊 | 总第2220期

Pengxx01·烹百剧

开风气之先的历史正剧。

文 | 凌云

编辑 | 肖三军

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上,《雍正王朝》绝对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。它获得了上至中央大员,下至普通百姓的交相赞誉,在1999年这样一个有着节点性质的年份播出,更是开启了此后数年间历史正剧的热潮,奠定了此后同类作品主题严肃,风格凝重的基调。

提及这部精彩的电视剧,绕不开二月河的原著小说《雍正皇帝》。对于这部作品,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剧创作中心早就有过拍摄计划,但是这一计划从未落到实处,最终拿下其拍摄版权的是刘文武、苏斌的四汇影视公司。

在播出之前,其实并没有太多人看好《雍正王朝》。当时清宫戏的热度已经走高,各种风格的作品纷纷涌现。就在它播出的前一年,《还珠格格》就引起了巨大轰动,这样一部偏严肃的清宫剧能否获得观众认可,谁心里也没底。

1999年,《雍正王朝》播出之后,平均收视率达到了 14.39%,两个月内原著的销量超过了以往 8年的总和。 在中央电视台的内部刊物《工作日报》上,甚至刊登了来自中央的表扬,几位领导同志赞誉此剧拍得不错。

这么一部话题之作,必然面临多种角度的评论,特别是全剧的主角雍正。围绕雍正的论述,其实存在三个维度:小说里的雍正、电视剧里的雍正以及历史上的雍正。在原作者二月河看来,电视剧并没有拍出小说里雍正阴冷、狡诈、残暴的一面,而在学者们看来,更是存在美化雍正、过度拔高的倾向。

对于这些争议,编剧刘和平有过解释:“我的大纲就是对历史的思考。那么在历史这条长河的任何一个时段,哪个历史集团或历史人物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起的是积极作用,我就肯定他;起的是消极作用,我否定他。”

从刘和平的这个大纲来把握,就能较好的理解《雍正王朝》这部剧,他始终是把进步的、积极的人或集团作为肯定的一面,由于雍正在吏治等方面确实有作为,所以剧里呈现的那面就格外积极向上。在重温这部作品的过程中,烹小鲜( pengxx01)能感受到剧中的氛围是那么的孤独,同时剧中的故事又是那么的热闹,这份热闹甚至延伸到了剧外的现实中。孤独与热闹,成了这部剧无法回避的两个关键词。

01

孤独是帝王的宿命

历史是轮回的旅程

深入骨髓的孤独感,是弥漫在《雍正王朝》细节里的幽灵。

这部 44集的电视剧,可以分为两个部分。前 20集可以说是“九龙夺嫡”,后 24集可以说是“雍正改革史”。在戏剧性和观赏性上来看,前一部分要高于后一部分,但是这部剧之所以被反复提及,后半部分的因素却更为重要。

雍正是全剧的主角,但是前半部分他还没有继位,康熙的地位在他之上,重要性也不遑多让。由于清代继承制度的不完备,加上极富诱惑力的皇位,引来了诸位阿哥们的争夺,导致所谓“九龙夺嫡”的发生,英明如康熙也为此焦头烂额。

黄河泛滥是国家大事,但是却被几个儿子视为争斗的舞台。有人借此博出位,赢得康熙信任,有人因此暴露出自身的问题,提心吊胆。在朝政的云诡波谲里,康熙收获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失望,自己立的太子又被自己亲手废除,失望,悔恨,更多的是孤独。

帝王是真正的孤家寡人。剧中康熙的孤独,和诸子争位关系匪浅。虽然都是自己的儿子,但是他们彼此之间斗得你死我活,太子一党,八爷一党,四爷一党……康熙也无法和儿子们真正说些心里话。焦晃饰演的康熙,举手投足之间,用眼神、表情传递出了康熙的力不从心,眼看着诸子争来斗去,但是自己却无力破解这一困局,可以说成了一个死结。

在争斗的步步升级中,故事推进到了康熙寿辰,这位曾经擒鳌拜、平三藩,精力旺盛的皇帝,连寿辰庆典都没有足够的精力撑下来了。在提前上演的诸子贺寿献礼环节中,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送来了一份“天石”作为贺礼,可谁料八阿哥将礼物掉包,换成了一直死鹰,想借此陷十四阿哥于死地。

如果说此前诸子明争暗斗还稍稍留些体面的话,那么这次借机在康熙生日这天发难,实在是有些过分了。面对慌乱的侍卫拿下献礼的大臣,康熙果断地下令放了他,因为他明白了前因后果,这种举动对于一个老人来说,未免过于残忍。

康熙当场晕倒是急火攻心,更是极度失望后的应激反应。儿子们眼中只有皇位,哪里还有这个父亲呢?

雍正同样也孤独的。在他刚刚得位时,从孤桥走过,望着他的背影,竟有几分萧索之感。一方面,康熙刚刚辞世,虽说帝王之家的父子亲情能有几分不好说,但是他的位置毕竟得之于父亲,心情上还来不及品味大权在握的喜悦。另一方面,刚刚经历了和自己兄弟们的激烈争斗,继承大统的雍正,面对着接手的帝国,充满了期待、迷茫。

雍正即位之后,励精图治,先后推行摊丁入亩、火耗归公、士绅一体当差纳粮,诸多新政可以说都是为国为民,但是他得到的是什么呢?是最后面临八王逼宫,诸位大臣缄口不言的局面。对于改革者来说,他们必然是孤独的。

回想起前面在追查户部欠款的时候,康熙曾经对雍正说过:“朕要你去做真正的孤臣。”当时的雍正恐怕还不能全然洞悉这句话的含义,但是当他即位之后,又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,雍正可以说理解了自己的父亲康熙。当雍正处死自己的儿子弘时之后。他为此有一番说辞:“有国无家,有国便不能有家。”

这是推托之词吗?显然不是。历史是一个轮回的旅程,当年自己跟父亲玩心眼,处心积虑想要得到皇位,如今儿子们也开始跟自己玩这套,雍正的孤独感和康熙是一样的。 最可悲的是,这种父子之间围绕权力的循环,在封建时代是跳不出去的。

剧集的结尾,雍正熬着夜批阅奏章,看着案头堆积的文牍,昏暗的烛火,以及那个为了提神而服食丹药的老人,哪里还有半点皇帝的威严?有的只是油尽灯枯,那些一路追随他的大臣邬思道、张廷玉、年羹尧……都风流云散,再也不会出现在他的身边,所见只是满目苍凉。

孤独是这些帝王们的宿命,他们选择了皇位,就不得不接受顶峰只有自己的事实。

02

热闹是权谋的外衣

现实是热播的助力

《雍正王朝》几乎塑造了一代人对宫廷政治和权谋的想象,在后来的清宫剧里,凡是涉及康熙雍正两朝间这段历史的作品,我们都能看到该剧深刻的烙印。即使在刘和平自己的作品里,能超越它的也只有《大明王朝 1566》。

但是讲权谋又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讲述。几个人之间的密谋不好看,场面要热闹,才能凸显电视剧艺术的独到之处。在雍正还是四阿哥的时候,被康熙派往江南筹措赈灾银两,这二百万两的巨额资金从何处筹措,是非常考验能力的。

雍正的对策是什么?

一方面煽动灾民起来闹事,另一方面摆下鸿门宴,同时通过手段获取了九爷写给江南官吏的亲笔信,多种因素综合起来,顺利获取了二百万两白银,连康熙都说他们一行在江南搞得挺热闹。

热闹只是表像,深层的内容则是权谋。这里的权谋,不是那种过家家式的宫斗,而是不同利益集团的见招拆招。雍正代表皇帝去江南筹款,对抗的是江南士绅集团,由于力量对比悬殊,因此只要谋划得当,解决问题相对容易。一旦双方实力对比不大,这样的权谋斗争就会格外激烈,当然场面也会格外热闹。

八王逼宫的时候,众多保持沉默的大臣们,不是不知道新政对国家和百姓的好处,但是这样的举措会对他们自己造成损害。改革不是请客吃饭,而是实打实的利益分割,一切旧有的价值观都被粉碎,一切旧有的规则都被重新制定,所以说在雍正登基过程中出力甚大的隆科多,在面对新政损害自身利益的时候,选择了参与逼宫,倒向了八爷。

这种抱团的一群人,显然不是江南士绅那种集团可比的,雍正面临最大的考验。在内部群臣不支持,外部有兵马围困的局面下,雍正几乎很难翻盘,如果不是十三爷的到来扭转了局面,他最终的结局恐怕只有退位一条出路

有意思的是,电视剧里的故事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所呼应。 90年代正是深化改革的时代,政府、企业都在大谈改革,但现实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。剧里雍正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,面对着来自各方面的阻力,他殚精竭虑,将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了增加国库收入和整顿吏治上。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当年改革推动者们的共鸣,可见当年播出时引起轰动不是偶然。

当一部文艺作品和现实有了紧密联系之后,它的走红就是顺理成章。不得不承认《雍正王朝》当年的火爆,一方面得益于其艺术创作,另一方面则是其政治指向。当然,这种政治指向不但没有损害其艺术性,反而丰富它的艺术维度。

从《雍正王朝》开始,历史正剧确立了和现实的深度纠缠。此后可以归结为历史正剧的作品,往往都有着类似的基调,在历史和现实中寻求平衡,其以古喻今、总结经验教训的指向性十分明显,但是像《雍正王朝》这样几乎和现实同步的作品,确实不多见,这也更显示了其可贵之处。

-END-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原创 《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》3集过后,典型知青剧,不新颖,故事性差
下一篇
原创 《不完美受害人》定档,周迅刘奕君主演,配角阵容强大,犯罪题材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